我们常常感叹养育一个孩子不容易,将一个孩子养成人中龙凤更是难上加难。市面上没有专门教父母如何成为合格父母的培训班,很多人第一次做父母都是在摸爬滚打中学习,面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大量育儿信息,如何保持清醒,如何让自己在育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与审美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美育对人精神层面的滋养,对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的孩子和他们的艺术》的作者是美育教学泰斗维克多·罗恩菲德的代表作。

  孩子的艺术创作与其个性成长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理解孩子的作品?2-10岁不同阶段孩子绘画特点有哪些?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在艺术创作上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在孩子进行艺术创作时,父母如何提供更好的帮助?……关于艺术创作的大部分问题,我们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鸟居昭美的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只要是对美育稍有关注的人几乎都会知道他。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仍然是很多家长的必读书籍之一。鸟居昭美在幼教领域积累了五十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画家以及儿童教育专家,他通过自身经历,用朴实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常见问题。帮助父母通过孩子的画来进入孩子内心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鸟居昭美说过:“孩子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又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无论画得好坏,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跟着我们,跟着鸟居昭美,一起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吧。

  本书是《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的姊妹篇,是鸟居昭美的另一部教育经典力作。

  这本书在第一部的基础上,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更加深入的探讨了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者的态度对孩子创作的影响?这是一本值得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及10岁以下孩子的父母都静下心来阅读的一本书。

  儿童创作的价值也许一直以来都被世人所低估,即使毕加索曾说过“我愿像孩子一样作画”这样的名言,也还是无法引起人对孩子绘画的足够重视。但有这样一群人,建立了一个MUZ线上博物馆,免费展示全世界孩子的作品,目前有两千多件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在线上展示,人们被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惊艳。学者不仅认真研究这些儿童作品,而且表明,这些作品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法国儿童教育家热内·巴尔迪正是其中一员,他将对儿童画与儿童发展多年的研究,汇集成这本书。

  通过书中两百多幅画作,可以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认知发展,掌握他们在记忆、观察、分析、联想、协调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通过运用简单且科学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等等,同时帮助家长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困等问题,从而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本书不仅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是有非常丰富有趣的案例,对家长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哦。

  这本书在当当儿童教育榜单上长期占据重要位置,很多父母在阅读完这本书后表示非常解惑,大部分理念很有借鉴性。“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我们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孩子们需要”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金句,通过养育孩子,最终我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把握爱与怕、管教与慈爱、约束与自由之间的尺度,是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课题。

  纪伯伦在《先知》中曾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在本书中,作者不断的提醒着我们,做父母的就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世界级畅销书籍《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曾这样评价这本书:“《父母的觉醒》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既向父母展示了教养孩子过程中将会遭遇的种种挑战,也指导他们如何将挑战转化为巨大的机会,从而获得精神的觉醒。”

  本书的作者沙法丽在序言中这样定义自己的书:“这是写给所有同孩子打交道的读者的,不限年龄。无论你是单亲幅,还是计划建立家庭或刚刚成家的年轻人;无论你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还是为人祖父母,或是幼教界人士;本书都承诺为你提供各得其所的普遍原则,相信它能为你和你的孩子带来转变。”

  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十万个问题,但即使再博学的专家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却可以管中窥豹,通过一些典型问题,来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这本书的法国作者哈利·伊飞尔贡不但是儿童心理学家,还是法国儿童频道嘉宾主持人,他结合多年儿童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在本书中主要探讨了0-6岁孩子常见的100个经典问题,看看吧,也许你的疑惑会得到解答。这本融汇了爱与力量、成长规律与应对方法的家庭教育佳作值得每位年轻父母一读。

  游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通过蒙台梭利之后,这一百多年来被各国所普遍重视。但是我们认为不仅让孩子能在学校玩各种游戏,父母自身的“游戏力”也至关重要。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几十个案例,来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同时,作者还提供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和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家长在不同的游戏中更好的和孩子沟通。

  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会同样有效。

  在第一本《游戏力》出版后不久,此书就成为各国的畅销书籍,不久作者出版了《游戏力II》。在这本书中,作者着重探讨了童年焦虑的问题,这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和身体各部分的反应,能帮助家长更好的应对孩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百余个真实案例和解决方案,再次展现了游戏的魔力。让我们能更好的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及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力、信任以及援助,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来大力提倡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因为艺术给孩子提供心灵的寄托。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美育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艺术培训班。但当孩子在成长时,作为父母若是能一同成长,会让你和孩子的沟通更为有效。

  若是要推荐一本了解艺术方面知识的书籍,小编首选《希利尔儿童艺术史》。作者用简洁传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与那些艺术大师和不朽杰作相关联的故事,如同一位资深的艺术导游,带领着孩子们穿行于世界艺术的殿堂之中。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精神上会游历罗马、巴黎、雅典等著名艺术圣地,结识梵高、罗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全方位的让我们拥有一次艺术的洗礼。近四百幅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图片,更是让人大饱眼福。还等什么呢,有时间就读起来吧。

  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一本书。在理论部分,这本书从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起,阐释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及其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部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单项深度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依次介绍了如何在绘画、日常材料的使用、纸工和塑料材料的使用等活动中贯彻落实单项深度法。一本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值得细度的实用书籍,通过这本书不仅能了解美术教育的规律,也能了解孩子的艺术能力的发展规律。

  中国有句古话,不打无准备的仗,任何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本书更是一本让幼儿园老师能做好理论准备和做到心中有实践活动的书,也是家长们能更好的了解幼师的一本书。我们说三岁看老,孩子三年的幼儿园学习阶段影响着他以后的发展轨迹,更是忽视不得。此书作者通过科学分析五大科学领域(语言、科学、社会、身体发展以及视觉艺术)的独特内容及儿童发展特点,探讨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最佳方式引导幼儿发展。

  若是热爱阅读的家长应该对《刻意练习》这本书不陌生,若是人想要获得成功与长久的刻意学习以及练习分不开。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从小就养成这个习惯,也就不用太操心他的将来了。这本书以主动学习为基本线索,主要介绍了高宽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实践、课程内容、评价系统以及员工培训模式以及详细介绍了高宽课程模式的五大内容领域(包括学习方式,语言、读写能力和交流,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身心健康,艺术与科学)以及这五大内容领域的关键发展性指标和达成这些指标的方法和策略。老师和家长越是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越是能够主动学习,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阿德勒作为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泰斗级人物,出版了多本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其中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更是诸多了解儿童心理书籍中必读经典作品。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作者多角度、深入的分析了养成儿童健康人格的核心问题,帮助他们如何成为一个一个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以及拥有非常好团体合作能力的人。

  《父母艺术力》是Touchbox建议每个家长都备一本的书籍,它简直是对全方位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的超级指南!作者用了60多个实例来帮助家长如何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进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个实例都非常有意思,能给孩子带来难得而快乐的体验。孩子天生就有创造力,只是看我们是否能激发他们的这种潜力,这需要家长自己首先就要知道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天生对世界就抱有好奇心,身体运动的韵律,情感的表达,乃至最不起眼的物件,比如一颗小石头或是树叶,都是他们艺术创造的灵感源泉。一本切实能帮到家长解决手工操作以及理论问题的超实用书籍。

  如果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艺术感知力,让他们对艺术更有兴趣,和孩子一起读《艺术的故事》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这本书对低龄孩子读起来稍微有点困难,若是家长能很好的吃透这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讲述艺术的历史,艺术名人,艺术流派等等,这颗美育的种子相信有一天会长成苍天大树。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仍然是阿德勒的一本超级经典的书籍,此书长期占据各大必读榜单书籍中的一席。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通过自身的经历,他身体有缺陷,从小就自卑,但是他通过努力超越了自己,而最终成为儿童心理学家,来告诉父母如何更好的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准确的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伤痛,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来超越自己。小编也是因为看了这本书,而生出了一种使命感,一种让中国家长更好的了解儿童心理的使命感。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若是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很多不必要的悲剧就会避免了。

  德国的教育举世闻名,儿童教育之父就是出自德国。德国人的严谨、专注、涵养等良好品质让中国妈妈们打从心底的赞扬。一切都是有因才有果,因为有着良好的教育,才会有良好的品格。这本书能帮助中国家长更全面的了解德国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以及德国家长对待育儿的态度等,一本能打开我们眼界的书籍。本书的作者是旅居在德国的中国妈妈,她从介绍实用的德国育儿知识和先进早教理念,偶尔穿插女儿悠悠在德国的真实成长经历和异国文化体验,让家长们在学到国外育儿知识的同时也能从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式。

  常常会有家长抱怨孩子不好带,总是有各种脾气,各种突发状况出现,但事实上孩子所有的小脾气都是由原因的,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本书通过15个隐喻故事以及妙趣横生的想象力练习来打开一扇门,帮助家长更加积极的应对困难以及安抚孩子,同时教给孩子自我安抚的技能,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更加从容淡定。通过做游戏和表演魔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生活的掌控者,从而做到重拾自信,感受到强大的自我,并增强积极掌控未来生活的能力。

  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经典中的经典,我们的社会在这百年来经历了重重挑战以及进行了各种改变。如何用新式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加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已经摆在家长面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此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如果父母懂得,我们面对孩子时,不是要赢得某种挑战,而是给予孩子爱和尊重,以及在相伴中彼此成长,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家庭问题了吧。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长本身的问题,若是我们能跳脱出固有思维,以科学的方式认识到自己,认识到爱、自由与尊重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就能更好的成长。

  一本专门写给0-12岁孩子父母看的科学培养孩子的书,作者塞德兹博士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套“天才养成教育法”。在作者看来,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我们要的的是如何尊重孩子的天性,用更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来养育他们,找准方法,你的孩子将会更聪明。

  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已经成为2018年度热词,在家庭育儿这一块,很多父母尤其是爸爸们,是缺失的。本书就是为双薪父母量身定做,提供全方位育儿指导的书籍。通过十一个章节来一层层的剥开家庭育儿的种种问题。让父母通过学习书中那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养育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童年经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至大。父母如果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不仅无法正确引导孩子,而且可能随时伤害孩子的心灵。因为童年不好的经历,而造成了很多人成为问题儿童,进而成为问题青年的例子比比皆是。本书的作者通过总结自己3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帮助父母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最本线个真实案例,来帮助家长借鉴学习,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蒋勋算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本书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

  通过各种“美”的故事,“美”的作品,让我们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美”的观念,如薪薪之火,点燃家长心中美的燎原,从而以身传教,让孩子对美更敏感。

  《正面管教》这本书小编似乎已经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介绍,在众多的育儿文章中,这本书是出现频次最多的育儿书籍之一。此书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不管象牙塔有多美,我们都要走出来面对社会。一个拥有更强社会能力的孩子更是能拔得头筹,走在前面。过度的保护孩子不受社会的侵蚀,虽然是父母爱的一种表现,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是种伤害。若是孩子从小能学会解决各种社会冲突,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拥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那我们也不至于在年老时后悔遗憾,将孩子养成了巨婴。本书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在我们公号中,已经陆陆续续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创意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这些艺术家的脑洞常常会让人感到惊艳,原来还可以这样,天呐,若是我能早知道这个想法就好了,常常会忍不住的感叹艺术家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就是通过深入浅出式的五种方法,打破学习绘画的人对于绘画的畏惧,也能让我们学会像画家那样看待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让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的工具书。

  这是法国人给全世界孩子的一份献礼,在这套书中,有六册小书,分别是《尊重》《信仰》《财富》《民主》《文化遗产》《地球》。

  本书以一些人文现象为引子,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并用新颖的视角启发孩子去思考,通过广博的人文知识培养孩子开阔的视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好的睡前亲子阅读的书籍选择。

  本书的介绍中有句话特别打动小编:“愿你永葆童真,并乐此不疲,去生活”。在丰子恺的书中既没有什么育儿理念,也没有育儿案例,有的是一颗童心。我们常常说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如何让大人以一种纯真的心态,和孩子一起相处,并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是大大的学问,丰子恺在这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对象。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这些很基本的道理很多人却不懂,常常混淆其中的界限。你以为你很爱孩子,而很多时候你想象中的爱孩子和真的爱孩子却是差别很大。作为父母,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不仅倾听孩子的心声,更是要倾听自己的声音。在本书中,作者反复提到:“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只有一样,那就是爱!”希望这本书能帮到你,更好的认识自己,爱孩子。

  《智力心理学》是以作者1942年在法兰西学院的一系列讲课为基础而写成的。皮亚杰可以说是很多研究儿童心理学绕不开的一个伟大人物。这是一本偏学术性的书籍,读起来会稍显艰深,但是若是能认真读完会收获匪浅。

  阶层的讨论在这几年已经被各大公号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等等,各种焦虑更是如影随形吞噬着父母的心。本书是一本了解美国家庭教育的绝佳书籍,也是从阶层入手,但是更加深入的探讨不同阶层对教育态度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本书作者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它更生动地展示出美国社会的全幅图景:当寒门子弟发现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劳时,美国梦已碎。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这本书以手术刀般的锐利所进行的批判,是我们千金难买的经验和教训。

  蒙台梭利的大名已经如雷贯耳,这本《家庭与孩子:教育始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的作者就是著名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她教导我们如何看清孩子内在的惊人潜能,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压制天性改为顺应自然。

  教育并不是老师教什么给孩子,教育是人类个体自我实现的自然过程,不是借着说教、听训而获得的,而是在环境中的体验。

  这本书是“世界美术教育经典译丛”三本书中的其中一本,从社会、经济、政治、心理、认知与道德五个维度展开了一场艺术教育与艺术教学精彩的对话。

  本书的作者费德曼用哲学的思想将自己作为艺术家和美术教师的经验结合起来,并结合当下艺术教师关心的热点,明确了问题所在的根源,如种族和民族、批判性思维、性格与“天分”、消费美学、艺术与道德规范、社会资助等。

  从孩子出身开始,就已经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如何将他们养成一个更加优秀、健康的人,需要诸多的学习。黛安娜•帕帕拉等三人合著的《发展心理学》一书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畅销书,本书语言精炼生动,编排图文并茂,结构清晰新颖,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集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于一体,适合作为普通高校和各类师范院校的师生的教科书,也适合于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和教育的人员使用,还适合关注孩子成长的广大家长朋友阅读。

  解放孩子的天性,从解放孩子的大脑开始。《让孩子的大脑自由》是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继《让大脑自由》(Brain Rules)后的一部家庭教养力作。全书从科学角度阐明了胎儿和婴幼儿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并总结出数十条大脑规则,帮助天下父母在儿童5岁前的黄金成长阶段里,养育出聪明、健康、幸福、快乐、有教养的宝宝。

  走进孩子的内心有很多方法,但是找到合适的方法,你将事半功倍,艺术就是那把走进孩子心灵的钥匙。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关注儿童心智成长的家长、老师及心理咨询师阅读的书籍。以Lowenfeld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发展学理论,从艺术治疗的观点来阐释各阶段儿童绘画的一般图像表征、生理特质、可能的行为动机及心理意义,以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适龄/不适龄、健康/不健康的参考。

  我们常常在说加强孩子的创造力,可是如何去达到这个目标呢?这本书会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本书可能更适合老师去读,本书的前七章从各个角度教老师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如何运用艺术语言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艺术品和艺术家,如何找到适合儿童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如何为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更加了解所处的环境以及运用自身的体验来进行创作,等等。第二部分主要谈艺术创作,并切实的告诉我们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多样和重复创作的重要性。

  39。《艺术绘画工作室》作者:达琳·奥利维亚·麦克罗伊桑多拉·杜兰·威尔逊

  与其说是给家长读的书,更多的说是给孩子正在学习绘画的家长看的书。这本书通过45种绘画方法,帮助大家增加对艺术的理解。如何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及材质的使用,达到更美的效果。这是一本相对于理论来说,更偏实际操作的书。若是您的孩子或者您本人正在学习绘画,读起来吧。

  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可是,儿童有自己的逻辑和表达方式,我们在看这些充满童真的作品时,如何更好的解读它们,若是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是很难理解孩子画笔下那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的。

  本书不仅详细的勾画了正常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还涉及了美术天才、智障儿童等特别人群的实例,让我们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绘画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史坦纳是和蒙台梭利,都是儿童教育不可多得的领袖级人才。在一百年前的演讲中,华德福就一直在强调如何整体而不是分离地看待事情。教育是一个整体,对儿童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对人真正的了解之上。若是您是一个华德福教育的拥护者或认同者,或者是想要了解华德福教育的人,这本书必读。

  《蒙台梭利早教经典原著:有吸收力的心灵》是集玛丽亚·蒙台梭利的理论思想与方法经验的大成之作,呈现出了蒙台梭利的革命性教育观念。作者认为儿童具有吸收能力的心智特点,孩子的知识是通过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教育必须与人类自身的实际相符合等。本书对儿童发展和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分析,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及所有研究儿童和社会的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天赋到底是什么?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如何激发孩子的天赋?若是你对天赋有什么疑问,也许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关于讲述人类天赋和激情的书,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下能够人尽其才,什么情况下我们的潜能会消退,如何利用有限的时光,最大化的激发天赋,从而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能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

  很多事情之所以最后没有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本身自控力的缺乏。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一种选择。

  《棉花糖实验》是实验设计者、自控力之父沃尔特·米歇尔对实验来龙去脉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普遍误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对从孩子的养育、雇佣新职员,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个人决定等等明智的建议。

  一个有着未来观、整体观、大局观的父母,他的孩子一般也会继承父母的特性。现在的世界瞬息万变,如何让孩子在接受现有教育的情况下,冷静的应对日益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这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资深国际教育专家、联合国高级教育顾问斯图尔特女士基于自身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亲身体验和对世界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考察和访问,结合国际测评数据,详解世界教育极具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芬兰、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高绩效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并总结出其共性优势,给你具有前瞻性的解答:未来的教育什么样,未来的学校什么样。看看吧,总没有坏处。

  如果说给家长看的书有什么榜单的话,前十名中应该会有这本。这个帮助人们改善人际关系、造福父母的训练运动以及风靡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接受训练的父母超过500多万人。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汤玛士戈登博士首创的一套父母沟通训练,用此方法加强对父母的教育,强化少年问题的预防功能,并发展出一套简单、实用的沟通模式。后发现这套方法对改善普通家庭关系也非常适用,并能很有效地预防青少年问题、夫妻离异、家庭不和,被“少年问题白宫会议”肯定为“防止家庭崩溃的新模式”而向全国父母推荐,成为美国父母学校的基础课程。

  20世纪90年代成为美国教师上岗的必修课。让人们通过基本技巧的运用,清楚的界定问题、积极的聆听、明确的表达,使父母、教师与孩子彼此更好地相互了解,达成共识。

  卢梭,中国人应该对他不陌生,但是我们知道的更多的是他的《社会契约论》等著作,殊不知他的《爱弥儿》更是影响了无数人。很多儿童教育学家从这本书中吸收养分,再开枝散叶,扩展出更多的内容。《爱弥儿》一书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对教育进行反思的一本书。但是这本书可能还是偏学术些,读起来并不容易,若是您时间比较充分,建议一读。

  48.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会说话是一本技术,会听也是一项本事,如何更好的倾听和表达,是一门需要刻意学习的学问。这就是一本能教会家长学会这两项的神奇技能的书籍。这本书虽然已经出版了30多年,但对于如今的家长来说,仍然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是一本能带来家庭和睦、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父母必读书。

  两位杰出的教育专家所提供的互相尊重而又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使得父母与各年龄段孩子的关系更加轻松而有质量。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除了以上48本书外,我们还建议家长若是有时间的话,可以读读下面这六本补充书籍。 以下六本书,读起来需要更加耐心,这些都是大块头的,干货超级多的书籍。

  《西方艺术史》作者:雅克·德比奇(波兰)让·弗兰索瓦·法弗尔(法国),特利奇·格雷纳瓦尔德(德国)安东尼奥·菲利浦·皮芒代尔(葡萄牙)

  《艺术之眼:和孩子一起欣赏大师作品、探索艺术之美》作者:美国国家艺术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