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为了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我园教师带领幼儿开展了《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知识》的活动。

  秋冬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人群聚焦性高的地方,社交接触增多,很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那么,有哪些传染病易在秋冬季高发?又该如何预防呢?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据了解,肺炎支原体直径50纳米至300纳米,近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

  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后,一般潜伏1~3周后出现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如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和病史。

  此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并做好防护措施。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习惯、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传播。

  儿童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帮助孩子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避免着凉,多开窗通风,对于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聚集。

  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应尽快完善流感抗原,明确是否已感染流感病毒。

  其多发生于6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为特征,可伴有发热,因口腔溃疡导致疹痛,儿童可能出现拒食、哭闹等症状。

  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腮腺及其他腺体的肿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以春秋季常见。

  发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开始出现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肿胀多在3~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

  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

  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春秋季节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2至3天即可康复。

  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送到幼儿园,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