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14周岁前杀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满14周岁但未满18周岁,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会被判死刑。

  2012年4月10日傍晚,覃某邀周某到家中玩,趁她低头玩手机时,用木凳砸晕周某,随后从家中找来菜刀、啤酒瓶、割纸刀、剪刀等凶器,对周某行凶,至周某当场死亡。

  周某死亡后,覃某将周某头颅、手臂砍断,装进塑料袋,并清理了血迹。覃某因作案时未满十四岁,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只收容教养三年。

  未满14岁的年纪,让作案人暂时被赦免于刑事责任之外,也是备受争议的。根据大连公安的公告,目前已对其做了三年收容教育的顶格处理,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类似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原本象征着正义的法律却成为了阴暗的保护伞。

  青少年犯罪已经占到了中国刑事犯罪的70%以上,而中国现在的法律依旧是以教化为主。

  英国在1998年通过的《犯罪与反秩序法》将英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为10周岁,对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

  经过多次修改之后,日本将送往少年院的最低年龄由原来的14岁以上修改为大约12岁以上。

  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等。

  近年来,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其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危害之严重,令人震惊痛心。但根据目前刑法的有关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有的甚至被一放了之,引发社会诸多担忧。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分组审议中,多名与会人员提及未成年人的严重暴力事件。

  周敏委员表示,“事实上,近些年来,不时有14岁以下未成年人杀人、强奸、还有一些其他严重暴力犯罪的案件。这些人中,有的人公开扬言说自己不满14周岁,不会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杀了人也没有关系。建议对未成年人严重暴力行为的情况予以高度关注。”

  “比如说,民法通则规定的具有限制民事责任能力年龄是10岁,在制定民法总则的时候就降低为8岁,降低了2岁,刑法是不是相应地可以修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或者屡教不改又实施极端残忍行为的未成年人,我们对他们是不是还要与其他未成年人一视同仁地保护?”

  “未成年人杀人案,每年都披露出几件,都无法可治,对社会的影响很不好,它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未成年人杀人放火都没关系,这个导向非常可怕。如果没有刑事责任和刑法处置,不足以震慑。所以,对未成年人不光是预防犯罪的问题,还要有惩治犯罪的内容。” 为了预防更多的人犯罪,郑功成委员建议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严重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惩治。

  不是怕孩子入侵我的边界而是我会不由自主的入侵他的边界,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这是病态吗?

  能认识到自己会不由自主的入侵孩子的边界,这很不容易。很多家长并不会愿意看这个部分。

  这不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模式的问题。是不是病态,因为不了解,确实很难讲,了解信息太少。

  如果你习惯性的侵入孩子的边界,那么这很有可能意味着,当你作为一个小孩的时候,你的边界也可能是被经常入侵的。或者去看看,现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些人容易侵犯到你的边界。

  的确需要一些调整,但是相对来说,只是头脑层面的明白,并不能带来更深层的改变。因为这些模式里有很深的情感伤口在那里,这意味着一种比较深的自我成长探索。因为疼痛,很多人并不愿意触碰,有时候发生在,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叛逆反抗的时候,才不得已去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是不是有一些问题。

  在黄玉玲的书《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里讲了很多关系模式的问题,有兴趣可以翻阅。

  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

  “不管是母爱还是父爱,都不是天生的。真正天生的,是子女向父母索取关注和庇护的行为。在这个驱使下,父母不断地学习,成为称职的父母。”

  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学习自己如何去爱,更要学习如何让下一代拥有爱的能力。

  九个震撼人心的真实家庭故事。既有心理学案例般精准的心理分析,又有结构巧妙、令人有如身临其境的故事。

  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No.1,读者有人愤怒,有人哭泣。

  同名网剧由台湾公视制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万人评分8.4,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Netflix亚洲首播,上线后在日本Netflix热度排名No.1,在豆瓣关注度超422,77,评分高达8.4。

  体罚式教育家庭/控制狂家庭/“阶级焦虑”家庭/重男轻女家庭/“制造优等生”家庭/望子成龙家庭/钥匙儿童家庭/过度保护家庭/假面家庭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这本书让你没有共鸣,你是这世上幸运的少数。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从业25年来公认口碑代表作1,000,000畅销纪念版深深触动和改变千万人的心理疗愈经典,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

  从家庭、孩子、父母和夫妻关系角度诠释“为何家会伤人”,帮助很多在原生家庭受到伤害的人找到答案,帮助个人内心成长。被称为“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

  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与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心理学者、畅销书作家李雪,继《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后,又一力作。

  继续深入挖掘母婴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内核,通过更加丰富与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揭示育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一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指明,我们应该如何觉知并转换思维,解决自身已然存在的问题。

  “爱与自由”是李雪一以贯之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关系中,也体现在界限感上。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守住界限”都是重要的觉知方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负责,也只能对自己负责,做一个清醒的“有限责任人”。

  整本书共分为六个版块,作者分别从母婴关系、家庭教育、自我觉知等角度,揭露了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隐性或显性的问题,并提供了独树一帜的见解。

  父母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经由漫长的阅读与学习之路,即便未来依然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终于可以说,这已是我走过千山万水才到达的高度。

  樊登读书创始人亲身试验能对孩子形成长期滋养的理论,并对此进行深度解读和认真梳理,从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提取教养智慧:关于关键期、关于叛逆、关于写作业、关于独立、关于天赋、关于内向、关于学习、关于社交、关于未来的竞争力……

  《读懂孩子的心》旨在帮助面对孩子依然迷茫的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实现自由而有边界的教育。

  凡是在淘宝观看“磨铁图书旗舰店”直播的小伙伴们达到下面条件的,即可获得磨铁图书为您准备的精美礼品(礼品内容不定时更新)哦~

  分享领好礼:分享每日直播链接以及淘长图到朋友圈获得20赞的小伙伴们可获得价值200元兑换券(ps:小伙伴们分享链接的时间因在直播期间才算有效哦~)

  获得兑换券的小伙伴们需要下载“磨铁阅读”APP,凡是app里的电子书籍都支持观看和下载哦~

  若是还有不明白的小伙伴们,欢迎添加vx:Motie_assistant1找鱼仔为你们答疑解惑哦~

  武志红老师从事心理学事业25年来,一直都非常关注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与变化,并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心理学微观角度,从当事人的童年家庭关系中找到深层答案:一个人之所以出现会绝望、愤怒,多数都是因为他受伤太重。而心理治疗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爱的力量。

  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人生的答案,我们首先要将自己当成一个人,也要将别人当成一个人。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能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比以前更能感觉到生命活力与人格完整,觉得活得更有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本文采编:Assia;本文编辑:Assia;监制:袁复生。如需转载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婚外情结束后,女人还会和情人联系吗?”3个女人说出了心里线小时,蔡英文乘机飞越大陆,网友:能否立刻逮捕?

  开门红!U17亚预赛-国少2-0完胜巴林 艾比布拉闪击&造2球表现抢眼

  OpenAI转型盈利性企业 微软近140亿美元投资如何转股?谈判已开启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