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其实不在于找谁,机构干预和家庭干预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做到科学干预。科学干预才对孤独症孩子的帮助才是

  美国儿科学会指南指出“有效的干预都有一系列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其实很明确”,美国儿科学会专门列了一张表,推荐家长对照它去选择具备这些共性的干预项目。

  对照这张表能找到的符合要求的专业机构,密集干预一年的预算是40万起。低于40万的全天密集干预很难做到很专业,并且这个40万还是压缩成本后的预算报价,通常要到60万。

  然而,即便花了一大笔钱,将孩子托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划重点,我们不讨论不专业的机构),家长也无法做甩手掌柜。

  家长需要负责接送孩子、参与干预决策、在家中进行泛化训练、处理家庭里的不同声音、协调工作和干预治疗的时间冲突,还要处理因干预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等等这些都要耗费家长大量心力。

  家庭干预执行人所要付出的时间不单指干预操作时间,更包括大量的学习时间以及制定干预计划和做准备的时间。

  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愿意死磕的人,有,但很少。要知道,很多人二十几岁就没有能力读1000字以上的文章了。

  在我们学习能力尚强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现在为了孩子,要跨专业去学习一个难度不低于本科专业的课程,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怎么就能假定一定能坚持下来学得会呢?

  不否认呢,现在很多人依靠某音和某书进行碎片化学习——确实能学到一点招式,有用,但知识浓度低,常常一知半解。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众多信息中,甄别出有效信息,对家长来说难度很大。很多时候家长会向医生求助。

  然而自闭症干预教育学领域的内容远比医学领域的内容占比要大。医生更专注于诊断,而对对干预,尤其是教育,常常一知半解,且不愿意打开视野去了解学习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东西。

  他们给出的干预建议通常没有什么含金量,进一步增加了家长甄别信息的难度。 而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很多时候,一步错步步错。就算某一时刻幡然醒悟,错过的机会也不会再回来。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自己还没成长为成熟的大人、还没转换到父母身份,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增加了学习与自闭症相处的任务——除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给这些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