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如果孩子做错事了,父母不是打他,而是蹲下来看着他,或者把他搂在怀里,轻声却严肃地问他:“你觉得这样做好吗?”

  孩子不懂得分辨打人行为的好坏,他们只是模仿父母的行为,把家中的模式带到了外界。

  当然,李玫瑾所提倡的“不教而善”,并不是让父母放任孩子,而是要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身教有多么重要。

  如果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教养、有责任感、懂得善待他人的人,那么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到这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其一味追求结果,不如先做一个榜样,用心去感知和回应孩子,让他们在无声的教育中自然成长。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幸运的“天使孩子”,而是因为这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爱、善良和正直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很庆幸在迷茫之际,遇到李玫瑾老师,更对李老师提出的“心理抚养”深有感触。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逐渐形成了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不是因为父母刻意安排了多少补习班、参加了多少社交活动,而是在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心理上的良好抚养。

  父母是否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是否尊重他人,是否与人和善,孩子都在观察,并在自己的行为中再现这些模式。

  如果你对科学育儿和家庭经营感到困惑,或者单纯想要提升认知,更深入地了解心理抚养对孩子构建情绪稳定的内在力量,那么李玫瑾的《心理抚养》你就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