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的社会环境里,绘本已经大范围地被普及和认可,但是起步也就短短的二十年,在这些年间,绘本教育不断被提及,所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书单中出现了绘本的身影,绘本也真正地走进了幼儿园乃至小学的课堂,这对于一直践行着绘本教育的老师们而言无疑是好消息。但也正因为起步较晚,很多从业者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从2015年爱丽丝创立以来,有很多认可绘本教育理念的老师相聚到了一起,在对他们的观察和一遍遍的总结当中,我们慢慢建立了优秀绘本教师的雏形。

  爱阅读、懂绘本是成为一名绘本老师的基础素养。爱读各种各样的绘本,就能够储存许多故事,也才能窥见绘本的价值与意义。当积累得越丰富,我们才越会对身处的行业产生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最强的动力,能促使老师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老师看了更多的绘本,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就会进行各种娴熟的连接与转化,包括绘本与绘本、故事与故事、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使绘本课程更加丰富有趣,吸引孩子。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将绘本教学等同于了语言教学,会在课堂中着重强调和培养孩子听和说的能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区就源于老师对于绘本的机构认知有了偏差。

  绘本是图X文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共同表达特定的情感,绘本的图画不是点缀,而是整本书的命脉所在,因此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绘本,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达到培养多元智能的目标。

  一场精彩纷呈的绘本课背后,离不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与分析绘本,孩子们一张张笑脸背后,都是每位老师竭尽全力的成果,这才有了绘本与舞台剧、舞蹈、歌曲、绘画、手工等等活动的巧妙结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要有过硬的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既要懂得儿童阅读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幼师的基础能力,也要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很容易步入照本宣科的误区,绘本课如果只是照着绘本给孩子念,那每个人都能做到,还需要什么绘本老师呢?

  所以绘本老师眼中的“绘本”与家长眼中的“绘本”必然是不同的,哪些绘本适合用做集体教学?这本绘本的主题是什么,课程目标该如何制定?面对不同的孩子,该如何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引导?孩子上了绘本课之后能达到什么能力目标?

  我们都知道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黄金关键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作为绘本老师要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要随时注意孩子的状态,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反应的不同,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位置。

  绘本可以说是为老师量身打造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做出解释,并联系到现实。绘本可以带领我们重新发现小时候自己的成长轨迹,理解身边孩子面临的挑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现象,建立更加完整、体贴的儿童观。

  如果问一位绘本老师她每天都在想着什么,她可能会跟你如数家珍说出自己课堂上孩子的表现,比如可能是“某某小朋友在课堂上有表现出喜欢这类绘本的,下次见到她的爸爸妈妈一定给她推荐同类书籍”,也许是“这位小朋友今天上课特别主动,下课见到家长一定要夸夸他!”还有可能是“这位小朋友今天好像有点不在状态,下课之后和家长互相交流下课堂生活表现。”总之在绘本老师心里,孩子总是第一位的,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状态有时候比他能力是否提升更加重要。

  在一般的课堂上,老师的主要职责是“上好一堂课”,课程结束,老师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也就随之暂停,直到下次上课时再度启动。

  但是作为一名绘本老师,我们要明白的是自己面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普遍还不具备主动告知家长自己“学习了什么”的能力,所以课程结束后,老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表现情况、课堂的教学内容等,增加与家长的联结。

  除了和家长的亲师沟通,绘本老师还是“亲子阅读的推广者”,愿意付费上绘本课的家长必然是认同绘本的价值,很看重孩子早期阅读的培养,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加深孩子对绘本的兴趣、提高他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老师可以根据绘本教学的主题内容向家长推荐绘本,让绘本教学与亲子阅读更加有机融合。

  老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提供绘本阅读指导,便于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掌握科学化的绘本阅读策略,以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如今大家对阅读的重视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绘本老师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讲读,为更多的孩子带来阅读的乐趣,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家庭,让他们认识到绘本的价值。而这些都离不开绘本老师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

  我想,当看到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提升了,开始主动要求阅读,开始自主阅读了,在课堂上互动也越来越积极主动时,每位老师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欣慰:做一个绘本老师,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