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在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势和有待发展之处?中国的K12教育体系各个学段质量如何?备受关注的STEM教育究竟发展至什么样的阶段?

  今天(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编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故事2023(英文版)》(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World 2023)面世,揭示了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体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以及对全球教育的积极影响。该书由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负责国外出版,以全球开放获取的形式,向国内外学者、记者和公众讲述中国教育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

  这也是第一本以全英文介绍中国教育覆盖整体的面上情况数据和具有引领作用的卓越指标数据的读物。本书既有亮点数据、卓越指标等来源权威的客观数据,也有最佳实践、动人故事等影响广泛的生动案例。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世界对中国教育的关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各国教育体系复杂多样,国外对中国教育的研究至今缺乏系统、可靠、全面的数据资料。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刘念才教授领衔学院资深教授、青年教师团队,结合中国官方数据、国内外可考证的数据来源撰写此书,将中国教育的珍贵智慧与经验分享给全球。

  这本书从六个不同学段展开论述中国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并且聚焦五个教育重点和热点问题,对比中国与世界代表性国家的教育体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国际教育和卓越计划。

  中国小学教育覆盖的学生人数远超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公立小学的教育质量在财政支出占国家GDP的比重、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毛人学率、结业率等多项指标上已与多个发达国家相当。但是,在生均教育经费投人和持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等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中国小学教育在教育公平、教育道德、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等方面为中国基础教育贡献了夯基固本的力量。

  中国的初中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队伍的整体师资水平较高,学生在数学、科学、阅读等方面表现卓越表现,但仍存在学习时间偏长、学业负担较重等问题。相继出台的“双减”政策、教师轮岗制度等一系列教育政策制度,在提升初中教育普及率、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缩小地区差异、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的高中教育虽因人口基数等原因在人均教育资源上较代表性发达国家有劣势,但在师生比、拥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教师流失率、可使用网络的学校比例等方面已达到或优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学者近来关注的高中教育主题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创新素养、智慧教育手段等方面。

  中国的本科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四十年来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流大学建设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一流本科院校占优质本科院校的比例仍偏低。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位居世界前列但现有劳动力人口中获得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依然有较大差距,未来仍待有序扩大。而中国的专业学位招生规模与毕业比例,与世界代表性国家相比相对均衡且稳步增长。

  中国教育系统在政府财政的教育专项拨款比例、师生比等方面表现优秀,并建立起以数据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检测体系,但是中国在教育系统的财政投人、基础教育年限、教师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中国的STEM教育卓越指标表现居各样本之首,并在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培养了大量的STEM 毕业生,但中国中学生对 STEM 职业期待和实际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比例有待提高。

  同时,中国是少数出台必修心理健康课程相关政策的国家之一,而且根据各项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支持与世界代表性国家的情况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中国学者近期聚焦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外化行为、欺凌、网络成瘾等。家庭因索是最被关注的人际影响因素。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和国际学生来华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中国有效地促进了国际教育和国际研究合作的发展,并在海外机构、交流项目、国际合作论文国际师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和学生流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卓越计划国际比较数据显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了长远的建设年限,其资金投入和数量规模远超多数国家,同时还强调兼顾国家需求和全球共益。从建设成效来看,当前中国一流大学的全球排名整体提升显著,硬指标普遍能够达到国际标准,未来需要着眼于质量内涵建设,加强中国特色、动态管理和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