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作业有人辅导,上课有人关照,寒暑假有旅游,补习有学校的名师上门家教……

  分科学文还是学理、高考报哪个专业,只要不听我爸的,他绝不会善罢甘休,会咬牙切齿地告诉我:“不听老教师的话,你会后悔的”,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是他的资本和骄傲,却是我的噩梦;

  双教师家庭,天天想怎么死。一直对我严加管教,我除了成绩勉强还行,其他方面一塌糊涂,心理扭曲,内向自卑,没有自我意识……现在天天熬夜,等一个猝死。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当比例的教师子女都曾感到,自己的生活,就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无论是年龄阅历,专业知识,心理发育水平还是人生经验,学生往往拍马也赶不上老师。

  因此下班回家后,往往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回家,对孩子批评多,耐心少,无心也无力关照孩子的感受。

  你爸妈就是专门做教育的,你从小就是闻着书香味长大的,你的成绩怎么会差?前途怎么会不光明?

  “我和你爸爸都是做教员的,孩子如果居然连大学都考不上,我和你爸爸都无法抬起头做人!”

  琼瑶因此非常忧愁,噩梦里都是大学没考上,全世界耻笑她:“ 陈致平(琼瑶父亲的名字)的女儿居然考不上大学!”

  很多教师父母也被这种思维定式困住,进而把自己的面子、成功与否全都和孩子捆绑在一起。

  如果孩子没考好,就会被“损”得更惨:“我们班家长摆地摊的孩子考得都比你好!你妈我是老师,你考成这样,你今后还让我怎么教学生?”

  久而久之,孩子的价值感越来越低,信心也越来越不足,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许多多的中国父母——无论他们的职业是不是教师——在亲子关系中都是“高权威父母”。

  原因是咨询师提出了母亲的一些问题,母亲当即又惊又怒,反驳道:“我是让你给孩子看病的!”

  这个网友说,从那之后,她们再也没去看过心理咨询,因为妈妈始终不认为自己有错。

  如果把来自外界的反馈比喻成镜子,那么在所有的镜子里,有一面的影响力最大。

  当我们照镜子时,发现镜子里照出的,都是:“你错了,你又错了,你总是错,你好差劲……”

  琼瑶在回忆童年时就说:“自卑感,我觉得这三个字,一直到现在,还常常缠绕着我。”

  虽然总是被要求认错,但他学到的恰恰是“我从来没错”,于是渐渐养成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正确的习惯。

  但同时,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又坚称自己什么都没做错,把做错的羞耻感扔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