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题。都知道标题重要,但是不是要“标题党”,团队有争论。一开始,我力主采用很文气的标题《听·冬至》,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来是凸显我们的“调调”,显示一家做少儿百科内容的公众号的“逼格”;二来是因为大号转载时其他的文章都是标题党,很短的题目可能反而吸引眼球。但实际给种子用户测试的结果发现,用户还是倾向于点击带【】且带导语性质的标题。

  关于选题。冬至是必做选题,但不见得是微信推广内容的“好选题”。“必做”,是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少儿百科知识电台”,冬至的话题回避不了。但是不适合推广,因为过了这一天,冬至的话题就不再具有传播性。所以内容在次日的二次转发不高。

  关于文案。两天制作过程中,文案推翻重来过两次。第一篇资料太多,重点不突出行文不流畅。改后给专业写内容的选手看过,感觉味道基本对了。再推翻重来,是因为内部讨论觉得传播性不够,内容太平,缺乏亮点。时间有限,最后的稿子亮点还是不够好。实际家长反馈,“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这个问题可能是更好的切入点。我们却没有把这个点拿出来推广,只是做了一段音频,放在了阅读原文的专题链接里。这是运营对内容的感觉,团队的运营提出过,但是我没有采纳。事后我反思,是我放权不够。

  关于图片和整体内容。运营主导,一天半完成所有图片设计制作。两位设计师非常给力。文章通过大号转载,20分钟后,即被某公众号删除二维码后全文抄袭。很显然,我们是该大号当日推文中最有吸引力的文章。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阅读量和点赞数的比例,超过200:1。大号当日6篇推文排第一。

  该大号可能存在“被掏空了”的情况。这个大号每天都有广告,可能已经引发用户反感,实际阅读量、信任度遭到破坏。

  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实际到达量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因为大家的微信公众号都已经信息过载了。所谓“微信红利已经过去了”。

  文章内吸引关注的手段(二维码、利益诱导等)不够强。我们的运营从KPI的角度提出过各种办法,比如提问,关注后给答案;或者设置连环套等等。我们确实做了个“送九九消寒图”的活动,但是在文字、排版等的设计上,并未可以突出。

  1/活动的效果和反馈很好。后台客服这两天完全忙不过来。准备好的消寒图明信片很快送完,正在加印。且关注留言的用户,相当精准,有不少用户在收听了部分内容后,主动发来赞扬、首肯的留言。以运营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活动,算是“做到用户心里去了”还有听完就开始各种提问,或者干脆发语音来调戏芝麻君的。

  2/孩子们很有好奇心,果然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知识内容很有需求。作为创业者,我是在自己的线下店里隐约感觉到了需求,才会选择这个做内容的方向的。从1人、200人的用户量开始测试,到现在数千新增用户的测试,都验证了这类内容的需求。这类提问,有20多条,也让我们意识到,应该要做“愿望清单”类的产品,从用户这里搜集需求。

  3/家长们需要更刚需的内容。这也是句废话,投资人一早就和我们提过。没有发力做,是产能原因,也是希望看到更明确的反馈。这下看到了:沪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四个版本,五个年级一个学期总共250首诗词,一年就是500首的量。够我们团队忙几个礼拜了。

  4/ 后台和H5页面以及播放量等数据,让我们看到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兴趣点。昨天团队已经调整和制定了内容规划,集中火力在5个方向上。砍掉了原有的2条线/ 最重要的,我们调整了获取用户的策略。移动时代,不再有用户集中的流量霸主。微信大号并不靠谱——或者说,大号转发,也需要多个大号多次转发。所以我们调整了推广获客的策略,落实到“10个10个新增,夯实用户基础”的策略上。没错,做内容就是脏活累活。哪怕站在风口上,还是要耐得住,要踏实。

  且结合我们看到的用户对刚性内容的倾向,以及我们种子用户群中的反馈,有价值的内容,合理的价格,用户愿意也能够持续付费。本来这件事要到明年下半年开始做,现在提到第一季度。相应地,内容生产也做了调整。5个方向里,就有VIP课程内容。据投资人说,做内容,现在是个风口。投资人认为的风口,往往是因为“估值合理”(说白了就是价格便宜)。但这仅仅是商业、估值的层面。从创业者的角度,无论风口怎样,都要立足于把事情做对,做好,做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