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陪孩子看了一部叫《包宝宝》的动画短片:故事讲的是一个热爱做包子的妇女,有一天她做的包子有了生命,她将这个包宝宝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宠爱,带着他买菜、做饭、打太极,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亲子时光。可伴随着包宝宝的成长,他渴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希望和朋友一起出去踢球、玩耍,但老母亲却一次次制止,一次次在门缝里窥视,最终在包宝宝提出要结婚组建家庭时情绪爆发,将他提起来,一口吞进了肚子里······父母对孩子管得太紧,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成长。只有合理地退出,适当地放手,给孩子空间和时间,才能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变得越来越自信独立。在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中,演员易烊千玺读到了一封男听众的来信:“我已经25岁了,可是感觉自己还没有成年,因为我妈妈管我太严了,让我没有独立的感觉。我现在都已经读研了,还被要求每天23点前回家。长这么大了,我从来没有自己买过衣服,都是妈妈给我买的。其实我也知道妈妈很爱我,但是不管大事小事都要被她掌控,让我感觉有些窒息,我真的很想独立,但是又怕提出来伤她的心。”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以爱为名,去束缚孩子追求自由独立?一句“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控制了孩子的整场人生。知名儿科医生威廉·西尔斯说:“有些占有欲强的父母总强迫孩子做这做那,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他们自己的愿望。”父母干涉得越多,孩子就会越缺乏自我选择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缺乏自信。随着年纪的增长,那些一直活在父母无微不至关爱下的孩子,内心会变得沉闷压抑、胆怯自卑、愈发叛逆。养育一个孩子,虽然要从扶着他的手,教他一步一步学习走路开始,但真正养大一个孩子,是要从放开他的双手,看着他跑向远方时开始的。你放手越晚,孩子学会飞翔就越晚,而不会飞翔的老鹰,永远无法置身于蓝天当中。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但真正做起来,却又无比困难:“我也想让他自己吃,但是我不喂,他就不吃呀,没办法”“哎呀,你还担心孩子以后学不会走路吗?现在不多抱抱以后就没机会了”“我家孩子自己会穿,就是太慢了,我不帮他穿,上学就迟到了”······《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说:“适当的亲密关系能促进孩子的独立,不恰当的依赖则会阻碍孩子的独立。”我们帮孩子做得越多,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少,久而久之,他们会更依赖你去喂他吃饭、更懒得自己走路、穿衣服也会更慢。电视节目主持人朱丹分享过一则微博:女儿将水洒了一地,然后自己拿着拖把去将地上的水拖干净。小小的身影,大大的拖把,虽然困难,但依然坚持。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学会旁观,把原本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与其让社会的挫折迫使孩子成长,不如从现在就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不用担心孩子们做得不好,只有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他们的未来才会有更多的突破。胡可在电视综艺节目《女人有话说》里,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秘诀:学会示弱。示弱不是纵容,而是退后一步,把展现自己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刚开始锻炼儿子独自睡觉的时候,她并不是直接鼓励他要勇敢,而是问儿子:“妈妈一个人睡会怕黑怎么办?”儿子会很勇敢地告诉她:“大孩子都是要自己睡的,会有月亮婆婆照顾我们,我也会保护妈妈!”和儿子一起弹钢琴的时候,她故意弹得很不好,让儿子教她弹琴,每到这个时候,孩子都会信心倍增地展示,这比多少的夸赞都要有用。这些向孩子示弱的行为,也许很幼稚,但是能让孩子有了独立解决事情的机会,也能让他们认同自我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爱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学会放手需要正确的方法,我总结了下面四点:学会退到孩子的身后,看他们如何应对挫折和挑战;学会信任孩子,让他们从失败中得到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拥有自己的生活,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就像一颗树苗,只有生活在自然里,经历一些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父母只能化作照耀他们的阳光,决不能当禁锢他们的温室。渴望独立和自我完善本就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与其过度干涉,不妨学会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观众,让孩子在磨练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