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查询了解到,原来朱永新代表的职务很高,担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曾经担任过很多年的老师、教授,还当过市长。同时,也是教育理论家,写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文章。所以我觉得他的教育思想还是很值得学习和研究的。

  关于家庭教育这方面,他自己也有很多独特的观点,以下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为大家分享一下朱永新代表的10点教育心得。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线世纪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通过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放在今天,这个结论依然有效,很多成年人身上的问题,大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说,非常之重要。

  在朱代表看来,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如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等。

  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成年人的主观臆想。父母们往往总是觉得自己想的和说的都是对的。

  中国的一些“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等一些育儿观念根本不值得提倡。

  朱教授认为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做到尊重孩子的童年。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做到这样,我们很多教育方式才会越来越科学。

  王琨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一句话:孩子没什么都不能没有自信,要从小培养孩子强大的心智、健全的人格、完善的心灵、丰盛的情怀。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而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父母要足够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接纳孩子,这些也就是我经常说的要找到孩子的天才领域。现在很多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当作标杆,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人孩子的长处,这样就很痛苦。

  如今,做父母的往往就只有一个标准——以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都是失败者。

  朱教授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焦虑的表现,是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出了问题。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

  几年前,马云在一个大学演讲说过,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不是培养学习机器,也不是在流水线上培养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王琨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才领域,只是没有被发现。父母如果能做到发现孩子天才领域,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那么你的教育才算成功。”

  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错过了。

  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培养阅读的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是从家庭开始的。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送给大家一句话,美国作家崔利斯所写的《朗读手册》里面的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希望大家能重视孩子的阅读。

  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传统家教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用制度和仪式对儿童进行教育。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能量时光上也有相关课程,比如讲颜氏家训的等等。

  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里面有些东西在现在看来是封建糟粕,已经不适用今天这个时代了,比如男尊女卑,惩罚教育等等。我们可以用,但要注意辨别。

  在中国,很多时候是母爱泛滥,父爱缺失。希望很多男同志认真领会一下“父亲是男人最好的工作”这句话的含义。

  王琨老师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回头路。

  但是不是说走错路了,就没法改变了。当你发现问题,发现错误了,就该去学习,去改变自己。当然如果过了关键期人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父母的学习应该是越早越好。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

  以这次疫情为例,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和讨论,关于病毒、关于感恩、关于死亡、关于药物等话题,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疫情过去之后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这不仅将是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也将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

  读到这里,不知道对各位朋友有没有帮助呢?朱教授的十个教育心得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在下方的评论区和我一起聊一聊吧!如果你喜欢,也请关注我们的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