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等她直面婚姻与生育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依然带着对爱情和承诺的不信任。

  她说:“我在恋爱中总是担心对方会离开,哪怕他从未表现出这样的倾向。我对养育一个孩子,更是无比担忧与焦虑。”

  当然,也有不少父母认为家庭无所谓,不让孩子挨饿也是最大的仁慈了。或者,认定只要自己有足够的金钱和地位,便能够弥补一切。

  “你想要一个好的后代,就一定要有一个好家庭。只要家庭好了,你的后代就会好,而且是代代好。

  相反,你再有钱,再有地位,再有权力,事业再辉煌,如果在婚姻问题上一塌糊涂,你的孩子也好不了。”

  是啊,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从家庭开始,父母的关系是他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形态。

  要知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婚姻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本教科书。

  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幸福的婚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未来。

  对孩子而言,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不是那些物质上的补偿,而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和谐的父母关系。

  如果父母亲婚姻恩爱稳定,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温暖有爱的家,这是最好的。

  千万要记住:永远不要试图用权威让孩子屈服于听话,更不要用道德绑架去操控孩子的人生。

  而是,尽可能尝试用爱、自由以及理解去养育你的孩子,给予孩子良好的心理抚养。

  “有些问题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现象,父母应该抓大放小。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天职,也是父母的天性,只要去经历,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

  是啊,养育孩子要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别太心急,好好陪伴孩子,智慧育儿。

  情感抚养是在孩子还不能自主行动的情况下,发出每一次呼喊时,抚养人能及时回应并照顾到位。

  当依恋情感能够持续地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对外界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心扉就比较开放,容易继续发展亲情、伙伴情等。

  而且,当依恋关系建立起来后,抚养人就有资本对孩子说“不”,为下一个台阶即性格教养奠定基础。

  一旦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有教养的人,孩子日后就比较容易融入群体和社会。

  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寻找他们的心理特长,鼓励他们从小就刻苦努力,通过教育、训练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个人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值。

  成熟的人可将社会生活中好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或者通过阅读,把好书当作心灵导师,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只有当婚姻关系健康稳固,孩子才能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代代相承,越来越好。

  如果你在孩子的教育上感到迷茫,或想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我强烈推荐李玫瑾的《心理抚养》。

  李玫瑾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深入剖析了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帮助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书中提供了实用的育儿方法,从立规矩到应对叛逆期,让你更有信心面对孩子的成长挑战。

  《心理抚养》+《幽微的人性》(全两册)这套书如同一盏灯,照亮了育儿路上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让你和孩子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