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在网上发问:“女儿做了三菜一汤真的太浪费了,大家说我骂得对吗?”

  但是没想到妈妈开口说的却是:“我是要表扬你吗?中午你给我整了这么多菜,就我们两个人怎么吃啊?”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决定一个孩子乐观还是悲观,关键在于孩子的思考模式,而这种思考模式,很容易受父母影响。”

  如果父母总是习惯批评孩子,在批评孩子时口不择言,还就容易变得悲观,习惯关注事情的负面。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就说:“你真是蠢得要死,就你这成绩,哪里考得上大学,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

  长期接受批评的孩子,会在心里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看问题也会越来越悲观。

  在孩子为热爱的事情一腔热血时,父母一盆冷水泼下,否定孩子的爱好,否定孩子的努力。

  有心理学教授针对羞耻和自省做过一项研究:他们从九所公立小学招募到380名5年级的儿童及父母,这些孩子年龄在10-12岁之间,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容易羞耻”和“容易自省”两组。此后分别在孩子上7年级、8年级时和满18岁(18-21岁)后,进行了追访。

  结果发现:儿时羞耻感强烈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实施危险行为。儿时容易自省的孩子,成年后则更倾向于保护自己。

  父母也有同样的感觉:“现在的孩子批评都不敢批评了,家长不敢说,老师更加不敢说,生怕他们做傻事。”

  第一家长:这道题书本上都有,是不是又忘了?我们再复习一遍,然后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

  第二家长:这道题书上都有,你肯定又没认真听!是不是又开小差来着?你怎么这么笨!

  尹建莉曾说过:“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