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老、小、旧、远”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百姓民生,而其中的“小”作为全社会关心的“最柔软的群体”,养育和教育问题始终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静安区作为全市托幼工作试点区之一,历来非常重视托育工作的开展,将其作为民生大事摆上重要位置,本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宗旨意识,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更高品质的教育国际化”为目标,采取一系列行动加快推进托幼服务事业向“幼有善育”的更高标准提升。通过做好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3至6岁学前教育、小学生下午3点半后校内课后看护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能级,尝试走出一条具有静安特色的托幼事业之路。

  关心0-3婴幼儿的成长就是在关心最柔软的群体,静安区作为全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首批五个试点区之一,静安教育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托育服务“1+2”文件精神,以公益普惠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设为主导,鼓励多方参与,不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自上海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以来,静安教育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响应,坚持以托幼一体为主的方向,不断补齐普惠性托育服务民生短板。自2001年至今始终坚持在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内开设托班从未间断,即使是在近几年面临3-6岁儿童入园高峰的情况下,还是通过新建、改扩建、迁建与公建配套幼儿园、挖潜扩班等方式,实行新建公办幼儿园必开托班的做法,坚持推进托幼一体化试点工作。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托幼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公益属性,鼓励民办幼儿园及企业办托,并采用政府购买学位的方式给予扶持,解决区域居民对托育服务的实际需求。

  截至2019年9月,全区近三年累计增加公办托幼一体化园所9所,增加托班班级数16个,目前已有31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加上4所托儿所,共计可提供托额1260个,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普惠性民办、集体办幼儿园6所,占比62.8%。

  近年来,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作为一项保障优生优育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为了帮助教养人员更好地掌握婴幼儿成长中的年龄特点,以科学的方式顺应和满足婴幼儿的个体需求,尊重他们的自然发展。静安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区早教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凸显“研究”功能,通过依托全国首个华东师范大学“早教研究基地”等高校基地优势,联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婴幼儿心理研究中心,以0-3岁不同月龄段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课程研发,开阔国际视野。通过实践性行动、过程性诊断、反思性研究,促使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步提升教育理念,带动整个区域03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全区0-3岁早教专业化品质。

  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中心汇编推出方便实用的早教书籍《亲亲宝贝——生活中的育儿小游戏》,帮助家长学会观察和解读,捕捉婴幼儿在各个“敏感期”、“关键期”的特有行为,学会用心聆听宝宝的心声,以一个开放的、更具好奇心的方式来审视孩子,用科学的理念支持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和孩子在游戏中共同成长。

  为进一步推动静安学前教育实现从“资源供给”向“内涵提升”的转变,静安区以注重质量、彰显特色为目标,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建设。目前静安全区共有幼儿园90所,其中市级示范园9所,一级园41所,随着近几年入园高峰的持续,在园幼儿不断攀升,目前已达到22000余人。

  为积极应对入园高峰,静安区严格落实公建配套园所“五个同步”要求,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保障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近三年来新开办了3所公办幼儿园,增加班级数30个,并通过新建、改扩建、园舍置换、园舍租赁,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等方式,三年内累计扩班103个,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100%享受学前教育。

  静安区致力打造与“国际静安”相匹配的现代学前教育,在不断深化课程与教育综合改革中,不断提升办园质量,致力于突出园本特色,推进学前教育向精致化发展。一是持续探索与实施集团化办园新模式,优化管理机制,内涵攻坚、提升园所内涵,打造园所个性化的品牌。二是建立区域积点制评价机制——“积点制”,鼓励各个园所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工具采用增量的评价,在标准的园所质量基础上,不断优化园所办园行为。三是参与区域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为抓手,尝试运用实践性循证的方法来深化改革行动,提升研究品质,孕育自己个性化的品牌。

  通过不断深化课程领导力项目、增量评价、游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改革,孕育孵化出了一批优秀幼教品牌,芷江中路幼儿园、南西幼儿园、安庆幼儿园等园所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全市、全国以及面向其他各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展示辐射。

  孩子放学了,家长还在上班,没法接孩子上班的家长有“帮手”了!“学校尽心,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静安区全面启动小学“三段式”校内课后服务,区内47所公办小学共计56个校区共担社会责任,并定期对校内课后服务开展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调查测评,这是教育部门落实惠民措施的主动担当。100%的校区全覆盖,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所谓“三段式”校内课后服务,即基于家长不同时段接走孩子的需求,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基于学校个性化办学的特质,将放学后15:30-18:00的两个半小时,划分为三个时间段。让家长可以根据自己接孩子的时间,对具体课后服务时间段进行自主选择。

  第一段为“快乐30分”(15:30-16:00),力求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寻求帮助、合作分享中“快乐活动,彰显个性”。

  第二段为“自助一小时”(16:00-17:00),力求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和发展需求,在规划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参加体育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提升科艺特长中“自主成长,全面发展”。

  第三段为“温馨一小时”(17:00-18:00),力求让学生在劳技手工、静心阅读、伙伴交往、整理学具、清洁卫生、家校沟通中“休闲交往,感受关爱”。

  首先,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弹性预约,让家长可以根据自己接孩子的时间,对具体课后服务时间段进行自主选择。其次,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弹性选择。在三个不同时间段内,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可供选择的相关资源。

  区域鼓励学校采取本校在职教职工轮流排班、返聘退休教职工等方式开展课后服务。适当引入社区教育力量、家委会志愿者,加入课后服务作为补充。强化学校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严格审核校外参与服务人员资质,签订合同协议,确保安全。区教育局建立年度常规专项经费制度,专款专用,为课后服务提供经费保障。

  【永兴路幼儿园】2003年起,永兴路幼儿园面临一个难题,招生范围内学龄前幼儿入园人数逐年递增。幼儿园创建于1956年9月,自2001年起开设托班,是上海市第一批“托幼一体化”的实施单位。面对适龄幼儿逐年增加的现状,托班何去何从,是坚持?是放弃?经过不断尝试,永兴路幼儿园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至今已有19个年头,“托幼一体化”从未间断。

  幼儿园在满足3周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挖掘资源,统筹调配,将园内的大活动室改建成托班教室,最大程度的扩增开设托班,努力满足地区内家长对2-3岁幼儿入园的需求。2011年区教育局盘整资源,又为园所增加了一个办园点,进一步为园所开设托班给予硬件上的保障,用“软”环境给幼儿提供舒适的安全感,创设出温馨的、适宜的“家”的环境。

  【慧思顿高瞻幼儿园】学期过半,地处苏河湾地区开办仅半年的慧思顿高瞻幼儿园咨询入园电线月招生还多。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幼儿园依托美国高瞻学前教育总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等专业力量,在新生报道那天起就为托班幼儿开启了新生入园适应计划:制作生活习惯小卡片,提供充满温情、自然材料的百宝篮,时刻关注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紧密的家园信任,将世界带到了幼儿面前。

  作为现代化、国际化的高品质托幼一体的幼儿园,引入高瞻学前教育体系,深化课程本土化,创设舒适、安全、开放、优质的空间环境,即使是一个孩子的攀爬架,也有不少细节考量。中大班孩子的围栏设计更注重隐私,托班孩子的攀爬架既能满足大肢体运动的需求,同时设计高度也能与教师平视交流。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令家长口耳相传。

  【南西幼儿园】在南西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孩子们每天都在演绎着“我的游戏我做主”,自主性的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30年来,幼儿园始终关注课程内涵发展,将“快乐玩有效学”的课程理念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自由选择主题、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情节、自由选择玩伴及玩具,“确保幼儿充分的游戏自由”是让孩子们真正拥有快乐和无穷回味的关键。

  孩子们自由自主掌控游戏材料与环境,在与玩伴及其游戏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不仅感受自己的力量进行探索,还不断引在试误中挑战自我,在互动中促进思考,在分享中学会倾听,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在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孩子们的快乐游戏中,老师化身游戏中的“玩伴”,欣赏与接纳孩子不同的兴趣、原有水平和个体差异,把握游戏中隐藏的幼儿学习的教育契机,支持与推动孩子的感受体验、想象创造和主动思考,促进每一个幼儿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主动发展。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芷江中路幼儿园】有人说小孩子看成人的世界是用“心”,成人看小孩子的世界是用“眼睛”。而芷江中路幼儿园的老师们就用低结构活动去让孩子们充分表现自己,让教师们细心发现孩子。

  何谓“低结构活动”?就是老师给孩子们提供沙、水、管子,夹子、积木、颜料、黏土、绳子等各种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充分想象,自由选择、独立探索、合作搭建,让孩子们快乐地玩,智慧地玩。从活动到活动范式,再到课程特色,直至如今的品牌课程。芷江中路幼儿园不断深化低结构活动的内涵,彰显“低结构”教育品牌,促进发展集团化办园各园所自主、优质、均衡发展。一是以“幼儿权利主体”的现代幼儿观为指导,进一步优化低结构活动,各园所各有侧重开展系列研究活动。二是将低结构活动特质向其他类活动延展,以进一步凸显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关注课程的视角由幼儿园、教师转向幼儿,从“为了幼儿”转向“基于幼儿”,回归学前教育的本原,让学前教育姓“幼”。该园所创建的低结构活动范式荣获了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

  【安庆幼儿园】每天早晨混龄运动后,安庆幼儿园的孩子们就会来到代表自己班级的区域,在一块小版面前贴上一个个彩色的小圆点。这些蓝的、黄的、橙的和红的圆点贴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这是安庆幼儿园的孩子们自发自主地记录自己的运动出汗量呢,这也是发现每个幼儿的运动状态和需求的一种途径。教师们会分析并反思自身教育行为如何满足幼儿需求,她们尝试调整课程设置,与孩子们一起设计运动量提示卡、选择合适的休息区域、提供心率测试仪等物品帮助幼儿在保证运动量的同时关注自身身体的健康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意识、自主能力的发展。

  在十多年评价理念的指引下,安庆幼儿园的教师们致力于从各个角度发现儿童的体验,理解儿童的感受,尊重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并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经历,建立课程与生活的链接,探寻最适合儿童当下需求的教育,让所有卷入儿童成长经历的合作共同体感受到“评价不是评判,而是尊重差异,支持发展,共同发现幼儿已知已能,憧憬幼儿的可知可能”的理念。园所研究成果《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获得2018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

  【静安闸北一中心小学】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综合考虑看护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学习基础,设计安排了不同主题的综合拓展活动:“童心讲坛”——每周开设各学科展示点,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开展演讲、小实验、才艺表演;“童趣时间”——由学校教师、外聘社会专业人士对具有特长潜质的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童乐时刻”——以家长志愿者入校管理为主要形式,全面开放活动场所,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喜欢的活动;“童台竞技”——每周组织一次小型体育竞赛,由学生个人或自由组队报名参赛,增强体育兴趣,从小养成健康生活、快乐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威海路第三小学】威海路第三小学的课后看护服务则是充分考虑到家长到校时间有先有后,采取主动、灵活的方式,满足家长随到随接的需求。为了消除灵活接送孩子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老师们自制了接孩子时的身份验证“威悦卡”,在看护时间段,家长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凭“威悦卡”通过安全审核后进班接孩子,看护的老师们对卡、对人、签字确认后,将学生逐一交到家长手里。

  静安3个“3”工程 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解决好“老、小、旧、远”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百姓民生,而其中的“小”作为全社会关心的“最柔软的群体”,养育和教育问题始终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截至2019年9月,全区近三年累计增加公办托幼一体化园所9所,增加托班班级数16个,目前已有31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加上4所托儿所,共计可提供托额1260个,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普惠性民办、集体办幼儿园6所,占比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