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分娩出院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 IU(10 μg)/d,无需补充钙剂;

  纯母乳喂养指除了必需的Y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外,母乳是婴儿的食物来源,不进食任何其他的液体和固体食物,包括水。母乳含有88%的水,正确、充分的母乳喂养可以充分确保6月龄以内婴儿对水的需求,甚至在炎热的天气下只要母乳喂哺充分也无需额外补充水。

  母乳是婴儿蕞好的营养来源,但当母亲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给婴儿喂母乳时,可以采用配方奶喂哺。

  新生儿配方奶喂养也应按需喂养,逐渐增加,当摄入配方奶约20g/(kg·d)或150 ml/(kg·d)时,可满足其能量需要。同时需注意同一婴儿摄入奶量每天可波动,不同个体也有一定差异。

  坚持平衡膳食,每天能量摄入应比平时增加,一般每天增加2092 kJ(相当于增加一餐)可以产生足够乳汁。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继续孕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母乳量及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浓度受母亲膳食影响不大,但微量营养素及脂肪酸水平等则明显受母亲膳食影响。

  每周食用1~2次深海鱼可以维持乳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水平,不需要额外补充。如果母亲有营养不良或为素食者,除补充多种维生素外,还需要额外补充DHA。

  婴儿可以通过乳汁感受到不同种食物的味道,有利于婴儿以后接受不同种类的固体食物。

  及时应答是早期建立良好进食习惯的关键。新生儿饥饿时可以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动作或双手舞动;婴儿会出现把手放入嘴里吸吮、烦躁,大声哭吵是饥饿的蕞后信号。婴儿饥饿不同阶段的表情及动作详见图2。抚养人应该注意观察婴儿饥饿的早期信号,避免其哭闹后再喂哺,这会增加喂哺的困难,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哭吵会影响含吸母亲R头。婴儿停止吸吮、张嘴、头转开等往往代表饱腹感,不要再强迫进食。

  询问喂养情况了解婴儿每天乳类摄入量、进食频率及时间以及营养素的补充。母乳充足的婴儿每日大约尿湿6~8张尿布(尿不湿)。早期婴儿的大便可每次换尿布时都有,也可2~3 d一次大便。通常,母乳喂养婴儿大便比较稀薄,黄色糊状,但是偶尔也会有奶瓣及颜色偏绿,均属正常现象,需与腹泻区别。出生后6周龄至3月龄,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开始减少,但排便次数差异很大,有的婴儿仍然是1d多次,有的可能会间隔几日1次。

  新生儿出生后1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大约6%~9%,通常在第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如果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转诊。

  指导家长学会使用生长曲线,并将每月测量的结果标注在生长曲线图上,通过与同年龄同性别婴儿生长数据比较监测婴儿的营养状况,重点关注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以及身长的体重3个指标。如果生长曲线百分位数,或与前次评估相比指标上升或下滑跨2条主要百分位曲线,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及时转诊。具体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可参见中国儿童生长评价建议 。